近年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开展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探索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深化改革、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治理能力,近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典型案例的通知》,供各地学习借鉴,汲取经验启示,今天刊发第六篇《黄埔区探索城市社区耕地保护的新路径》。
联和街道建立“共享菜园”创新城市社区参与耕地保护利用方式
基本情况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二,广州开发区综合实力居全国经开区第二,是广州市实体经济主战场。辖区约40%的土地为山林地,建设用地约43.4%,耕地面积3.5%,呈现青山半入城的风貌,耕地零散分布城市社区周边。近年来,黄埔区全面推行田长制,集中开垦连片耕地,充分发挥大城市周边耕地生态景观功能,创新城市社区耕地保护新路径,连续2年获得广州市政府集约节约和耕地保护专项督查激励。
主要做法
?一、充分发挥大城市周边耕地生态景观功能
黄埔区努力打造“都市田园”,不断显化大城市周边耕地保护生态景观价值,助力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和村民增收。位于黄埔老城区的大吉沙岛紧邻广州国际金融城,是珠江的江心岛,生态景观独特。通过开展“都市锦田计划”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垦造水田860亩,改造高标农田114.92亩,引进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打造集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科研一体的农业科普研学基地,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0多万元,扭转岛上村民靠林果业维生的困顿局面。让在广州中心城区的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创新城市社区参与耕地保护利用方式
如何保护利用好城市社区周边的耕地是大城市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黄埔区充分调动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田园劳作积极性,推动耕地保护利用。联和街道峰湖御境小区位于山脚下,周边存在约5亩耕地,属于国有用地,此前无人耕种长期撂荒,街道每年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整治。为利用好耕地资源,联和街道决定在街峰湖御境小区东侧撂荒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周边荒地、其他农用地合并开垦成连片的10亩耕地,并着力改造水源、土壤等耕作条件,建成向小区居民开放的“共享菜园”,得到周边居民的热烈欢迎,既有效解决耕地保护利用难题,又满足了城市居民“在家门口有块地种种菜”的愿望,激发了参与耕地保护的热情,让耕地保护工作嵌入社区、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