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接“地气”、惠民生的工作,湛江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良方,扩面提质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抓制度创新、抓宣传报道、抓政策落实、抓生态修复,助推“百千万工程”建设有成效。
领导重视,强化部署统筹推进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高位推动,靠前指挥,召开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题会、业务培训会,多次深入项目现场实地调研,强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重要性,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力提速,增强全市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目前,湛江市已成立了“百千万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进一步强化全市“一盘棋”思想,保障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全域+田长制”,实现小田变大田变良田
湛江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耕地面积达63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22%。湛江市已成功构建起涵盖市、区、镇(街)、村四级田长以及网格田长的 “4 + 1” 田长组织体系与责任体系,赋能全域农用地整治,实现小田变大田,再变粮田。遂溪县附城镇推动14个自然村2744亩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对原有农田进行统一规划,2831个小田块被整合为182个大田块,平均地块面积也由0.97亩提高到13.3亩,推动“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标准地改造,谋划“稻鱼”“稻薯”共生等模式,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融入产业链,夯实种粮积极性根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遂溪县附城镇耕地连片整治实景图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乡村旧貌焕新颜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流动,破解空间布局无序化问题。遂溪县杨柑镇坭仔塘村农民公寓项目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拆旧复垦+农民公寓”模式打造全县首个农民公寓;遂城街道遂溪机场异地安置项目,在拆旧建新中妥善安置好群众生产生活,对涉及拆除群众住房,确保村民安置妥当后、再进行拆旧,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打造岭南风貌水库移民村典范。
以水为媒,打造“流域+全域”土地整治新模式
融合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环北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突出雷州半岛水美乡村特色,加快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湛江样板”。推动水资源配置与产业导入、灌区建设与农田整治等领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的高效利用,“双剑合璧”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廉江安铺结合环北水系,推进产业导入,重点推进“稻香荷韵”江海万亩田园产业带项目,打造“良田连片、稻谷飘香、荷塘潋滟”的九洲江水美乡村。
盘活低效用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盘活存量低效用地,腾挪建设发展空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质量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土地保障。霞山区实施“点状供地”模式,推进岑擎村红屋山农副产品包装厂和石头岭农副食品厂等两个全市首批点状供地项目落地实施,探索“以工带村、以产兴村”的联动发展模式,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建设;广州市—湛江市产业转移合作园(湛江奋勇高新区)探索国有农场转型新路径,计划总投资约8.7亿元,做强做大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及东盟RCEP为主导的产业平台。

广州市-湛江市产业转移合作园航拍图
聚焦保护修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广东样本。麻章区将“生态优美”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目标之一,推进红树林营造和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计划投资7.15亿元,种植红树林786公顷、海堤生态化改造长度3.02公里,使区域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推动红树林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

湛江市(麻章区)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实景图
目前,湛江市已开工137个子项目,已投入金额约53.63亿元,完成农用地整理面积约532.82公顷,形成6个百亩方、3个千亩方,完成建设用地整理面积约21.9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约241.09公顷,腾退建设用地面积约7.46公顷,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约244.53公顷,完成乡村风貌提升和历史文化保护面积约415.62公顷,完成公共服务和基础实施建设面积168.85公顷。
下一步,湛江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由试点探索、扩面提质转向深入推进阶段。将以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有效的创新探索,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注入资金活水,增强典范引领,讲好湛江“全域+”故事,以更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助力湛江市“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文章来源:广东自然资源